<bdo id="fjrtd"><dfn id="fjrtd"><thead id="fjrtd"></thead></dfn></bdo>
        <tbody id="fjrtd"><span id="fjrtd"><td id="fjrtd"></td></span></tbody>

          <track id="fjrtd"><source id="fjrtd"></source></track>

          <nobr id="fjrtd"></nobr>

            <track id="fjrtd"><span id="fjrtd"></span></track>
            021 5783 1113
            021 5783 1113

            中國造不出世界主流水平的汽車發動機嗎?

            發布日期:2021-05-20 瀏覽次數:1056

            本文作者:Danny.Zhu,熱血青年一枚,開過近百款車,去過很多地方。曾認為中國的發動機落后而投身于發動機研發領域,做了幾年發動機,發現發動機并不落后,是自動變速箱落后,于是又去了全球銷量第一的公司做變速箱。又做了幾年,學了很多東西之后,發現中國汽車行業的落后核心真正在于體系能力。目前是非汽車領域的創業者。

            1

            先上我的結論:中國造的出世界主流,甚至領先的發動機。


            評價發動機的幾個指標:經濟性+動力性+排放!其余的是可靠、耐久、NVH性等。


            先從小白最關心的基礎指標說起,因為很多非行業小白,居然還認為國產發動機容易壞,幾年大修等。


            可靠性,通俗的說就是生命周期內不壞,不能三天兩頭修。當然你說你發動機噪音大,但是,你能開幾年,噪音始終如一的大,也證明你可靠性很高。


            耐久性,就是這個發動機我到底是能用50w公里,還是40w公里。


            NVH,就是噪音震動這塊,這個在基礎性能里面其實是不好做的,在2011年的時候,國內有些企業能做到噪聲和合資一樣大,但是聲品質還是比不過。


            曾志偉和林志玲說話聲音一樣大,這是聲音一樣大;曾志偉說話,聽著就難受,林志玲聽著感覺很爽,這是聲品質問題。有些發動機,聲音到不大,但是給駕駛員感是“聲嘶力竭,我不行了、我不行了”;有些發動機聲音給駕駛員感覺“我很有勁、我很有勁”。到了2019年,就我觀察,也基本都達到合資水平。


            達到了上面幾項之后,我們的發動機就“合格”了,解決了很多小白的問題。


            解決了“合格”問題,那就是如何奔向“優秀”,或者“卓越”。


            這3個指標是核心:經濟+動力+排放(三者互相矛盾,需要平衡)。


            這3個指標,核心能力聚焦在2個部門:熱力學開發部和電控部。


            熱力學開發部,就是燃燒室開發,燃燒是發動機最核心,發動機燃燒室類似孩子的先天基因,決定的是劉翔還是姚明。中國做熱力學開發的很少(2011年)。其中核心設備玻璃發動機+高速攝影機,當時國內只有2-3家有,其中一個是天津大學。我之前所在的C公司,熱力學開發部,是全公司平均學歷最高的部門,大部分是博士學歷(浙大的比較多),碩士有,本科生罕見。


            電控開發部,是后天教育,先天基因是姚明,還是劉翔,都需要后天培養。其實大部分發動機先天不會差這么多的,只能說是普通人,學個拳擊還是足球,都可以的。在2011年,電控這塊,國內很多企業,或多或少都會點,畢竟能迅速改變性能,只是各家深淺的區別。北京附近某公司,之前長期用三菱發動機的燃燒室,后面就是自己做做電控。


            2


            上面是發動機開發的基本知識。下面是我參與經歷的項目

            2011年左右,國內C公司,經過前面2代發動機的積累,開始步入研發世界頂尖發動機的道路!


            第二代發動機怎么樣?皮實耐用省油,類似豐田卡羅拉用那種發動機(2011年)。當然也沒什么吹點,BBA是一般不會用這種的。


            第三代發動機是這樣的。


            率先研發的是1.6排量的核心機,然后平臺化、模塊化到1.0、1.2、1.6、2.0排量(有沒有1.4沒印象了)。這幾個發動機,大批量共用零部件,分別通過削行程和削到3缸來實現了大批量零部件通用。


            2.0和1.6是四缸機,區別基本只有曲柄連桿長度。1.2和1.0是在四缸基礎上,減去1個缸,再改變連桿長度獲得。


            這樣,大批量零部件是通用的,研發周期可縮短,制造成本也由于量大而降低。


            2.0那款發動機,在2011年,功率大概175kw,扭矩420(標定版本不同會有差異!也有個350版本),并且在1500轉達到最大扭矩的90%。


            外特性特別出色。排放是當時歐5水平。經濟性,安裝到邁騰上,歐洲循環測試,百公里油耗7.2左右(自己沒有這個層次的車,所以在邁騰上測)。


            這批發動機和奔馳寶馬比?缺了機械增壓。奔馳寶馬一般是雙增壓,機械+渦輪,這個是單增壓,成本導致的,我們也想做個舉世無雙的發動機啊,機械增壓,提高的低速扭矩,在低速扭矩這塊,和奔馳寶馬有差距,但是,其他方面,大部分核心指標是領先的。


            這么厲害的發動機,豈不是驚為天人?這是2011年。


            然而,并沒有什么用,發動機賣不出去,1000人研發的發動機,賣給自己的整車,自己的整車都不要,我們的車才五六萬,七八萬,你這個發動機安裝到15w的車才能吃得消。我們不用。


            發動機的人說,你安上牛B發動機,能賣高價;整車的人說,等我15w的車賣出去,你再來推銷發動機吧,你這發動機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自己。互相扯皮,不知道先邁哪條腿。


            這批發動機當時就這么廢掉了。



            3


            很多小白會疑惑,你把七八萬的車安裝高端發動機,不會帶來銷量增長嗎?其實基本不會,除了發燒友,大部分這個層次客戶,對動力敏感度不高,并且,高功率發動機,必然要上大扭矩變速箱,那空間就是災難,嚴重擠壓可利用空間。這就變成了,七八萬的車,成本比人家高幾千甚至上萬,空間還小很多,對于銷量并沒有好處。


            意外之喜,國外某著名的豪華suv品牌,長期沒有自己的發動機,又想進中國市場,進行本土化生產,于是一拍即合,你有發動機,我有整車品牌,太好了。于是創造了一個記錄:發改委最快審批合資車項目(汽車合資,發改委審批很嚴格)


            這批發動機死了嗎?除了和某外資SUV合作外,到了2019年,這批發動機要上市了,1.6排量,功率大概135kw,扭矩290(1500轉達到最大功率90%)。不過,時過境遷之后,國六開始了,這批發動機,又重新標定下(就是改下軟件),改成了國六排放,上市。


            汽車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單一技術的問題了。扔個保時捷的w12發動機給吉利,吉利能用上嗎?不能。吉利的體系,不是支持w12的,目前吉利的體系,是支持6-12w車的。


            汽車到今天,已經是體系競爭,這個體系含有:品牌運營+產品設計+制造+供應鏈+渠道等。


            我們和頂尖汽車企業的差距,不是單一模塊的問題,是體系能力。


            舉個例子,就是發動機,我確定中國能造出世界頂尖發動機,但是,這和客戶感知到頂尖發動機依然還有距離,發動機+變速箱才是客戶能感知的動力總成,才是客戶感知的“發動機”,所以,你解決了發動機,不解決變速箱,連發動機客戶都感知不到。解決了發動機+變速箱,還要解決有車能搭載,有車能搭載,還要解決能賣得出去。


            4


            鑒于大多人對發動力不太了解,再補充點發動機基礎知識。

            1)對于發動機動力,核心是扭矩,雖然扭矩和功率是一回事,但是大扭矩非常容易增強低速(車速)體驗,這個點很重要,汽油機和柴油機,有先天扭矩差距。


            2)低速(發動機轉速)扭矩,是更重要的指標,把低速扭矩做上去難度很大!汽油機一般從怠速650開始工作(有些車標定怠速是750,800等),這個時候,是汽油機最弱的。能把最大扭矩,拉底到650的,這個水平是極其高的(柴油機沒有這個問題,所以他們低速很有勁)


            3) 發動機行業比較強的組織

            在發動機領域,除了主機廠例如奔馳寶馬等比較強,還有SWRI,里卡多,FEV,AVL,這4家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其中,SWRI,當年只看過他們的論文,AVL,FEV有合作。除此之外,我們接觸過西北大學(不是中國那個西北大學)的某教授,做燃燒的,但是這可能是具體某個企業狀態,不是行業通用的。


            國內的大學,天津大學可以說是一騎絕塵的強。后面幾個,上交大,西交大,清華,浙大比較強。尤其是天大和上交,有合作關系,上交的許敏,在這方面比較有經驗 ,大概是當時國內第一個汽車工程師協會會員(SAE)。


            4)圍繞汽油機燃燒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爆震

            爆震一直在限制這個行業的上限,為什么汽油機效率趕不上柴油機,因為汽油機爆震 ,柴油機沒有。


            解決爆震,行業有通用做法:調節點火提前角。爆震了,你一下子遠離爆震點,這樣爆震快速消失,再慢慢逼近爆震點;也可以慢慢遠離爆震點,這樣爆震慢慢消失!原則是:逼近爆震,又不爆震!怎么判斷爆震?因為你安裝的有爆震傳感器。


            但是, 我們還遇到更嚴重的爆震:超級爆震(C公司的叫法,不知道其他公司怎么叫。當時全球大概有幾十篇論文。后來國內天津大學有些教授也有研究)。我們發現行業通用經驗--點火提前角是無效的。爆震的沖擊力是5-10倍之前的爆震(多少倍我記不住了,因為那是combustion部門的要做的事情,但是,最低是5倍以上沒問題,當時我看那個曲線,非常震驚),基本幾分鐘內,發動機會廢掉!超級爆震有沒有解決?有,不是用點火提前角,是綜合手段,有可能這涉及到企業一些商業機密問題,所以回避!


            5)發動機外特性曲線

            這種概念,可以看本科教材,或者百度,上面解釋的比較清楚。


            6)發動機是高度產業化的工業產品

            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是你的成長是密切和產業鏈掛鉤的。例如,你想要電控的硬件,就是博世、馬瑞利、大陸 、電裝等企業提供,當然,也見過摩托羅拉等公司也有類似芯片,但是沒見過整套硬件。


            發動機產業有多成熟?成熟的相當驚人


            你不會研發?有專門的發動機研發學校可以教,找AVL、FEV、里卡多這類公司,他們可以教,并且是真心教(類似IBM教華為流程規范)。只不過學費貴點,這些公司也不是賺學費,還有設備費用,例如臺架這種設備,你只要會了發動機開發,一定得買,大公司買幾十臺臺架很正常,這樣費用幾個億,基本還都是買他們的。


            這些公司能不能把你教到100分,不能。因為他們更接近學院派,實踐經驗,尤其是規模化生產方面,經驗并不豐富,但是教會開發個70分、80分的發動機完全沒有問題。


            你具體細節不會?例如之前搞個自然吸氣,想加個套(渦輪),可以直接委托給供應商,例如伊頓、博世他們也能匹配個八九不離十。


            這種都是可以讓供應商搞的。所以,我們基本不會發現哪家自主汽車品牌(月銷量能上5000臺的),還搞不定發動機。


            難度在于70分、80分進軍90分,95分(當然上面也舉例說了,C公司可以做95分發動機)


            用這些供應商,算不算自主創新?如果寶馬的發動機算,那就是自主創新,如果你說寶馬是組裝發動機,那這就是組裝,因為寶馬奔馳奧迪都是這樣的(JLR除外)。


            7)材料是限制因素?

            真不是。因為對于汽車企業,就是自己做缸體缸蓋。其他的活塞,連桿都是買的,供應商很專業(BBA都是這么來的)。缸體缸蓋,中國的水平可以的。認為發動機是材料問題的,估計是看航空產業看多了。


            8)量很重要

            對于成熟工業品,量非常重要。沒有量,供應商就不跟你。你突然搞出高端發動機,需要高端電控部件,供應商并不會為你,在中國單獨設立生產線。那就是,你得慢慢來。


            9)汽車、發動機是軍團作戰模式

            研發一款車,需要6000-10000人協同,而發動機,也需要差不多1000人。需要人的協同,軍團作戰, 個人能力突出,作用極其有限。


            同時,他也是產業鏈的軍團作戰,你沒有體系,你無法一起向前走。手機也是這種成熟模式,可以看到華為手機,他的高端也是步步上升,從1000+,到2000+,到3000+,慢慢破4k,破5k。當華為手機只能賣2000的時候,你說他什么部件差?都差,因為他整個就是2k價位的軍團。


            10)汽車是長周期,耐用消費品

            另外的意思是,他的研發周期很長,德系一般是5年,國內企業壓縮周期,最近聽說有28個月能搞一款車的,實在是厲害。長城就通過冬天去漠河,和澳大利亞,同時做了高溫和高寒試驗,我想其他企業可能也取得真經了。


            11)大家看到的汽車之家,也是汽車體系能力的體現!每個大的汽車企業,基本每年給汽車之家進貢5億左右,個別會到10億(怎么得出這個數據的?汽車之家2018年營業額差不多70億,中國主流汽車企業,也就是十來家,錢從哪里來,不言自明)!這里面,錢多的,基本不會有壞話,對手壞話明顯增多。注意,汽車之家和百度有區別,百度的廣告是著名廣告。汽車之家是混合到帖子等里面去。凡是出點名評測媒體,他們基本都從汽車企業拿錢。自主品牌誰錢多?前幾年是長城,現在是吉利。


            不過我一直強調,這是能力的一部分,體系能力,這是褒義。


            5


            汽車發動機,11年之后是不是技術停滯的?基本是的,消費者,主機廠已經轉移了注意力,轉移到了電動混動和無人駕駛互聯網等方向,傳統發動機幾乎沒有進步。汽車發動機行業(新能源除外),就是那點東西,多年不變,已經做透,最后比的就是誰的集成能力強。



            注: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在線報名

            <bdo id="fjrtd"><dfn id="fjrtd"><thead id="fjrtd"></thead></dfn></bdo>
                <tbody id="fjrtd"><span id="fjrtd"><td id="fjrtd"></td></span></tbody>

                  <track id="fjrtd"><source id="fjrtd"></source></track>

                  <nobr id="fjrtd"></nobr>

                    <track id="fjrtd"><span id="fjrtd"></span></track>
                    伦子系列午睡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