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fjrtd"><dfn id="fjrtd"><thead id="fjrtd"></thead></dfn></bdo>
        <tbody id="fjrtd"><span id="fjrtd"><td id="fjrtd"></td></span></tbody>

          <track id="fjrtd"><source id="fjrtd"></source></track>

          <nobr id="fjrtd"></nobr>

            <track id="fjrtd"><span id="fjrtd"></span></track>
            021 5783 1113
            021 5783 1113

            電動車的盡頭是加油站

            發布日期:2021-11-15 瀏覽次數:713

            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越來越高,為何消費者的續航焦慮卻并未減少?


            面對現在動輒500km以上續航的電動車,基本上和普通燃油車的續航水平相當。但為什么消費者仍然這樣那樣的焦慮?實際上,消費者的焦慮并不來自于續航里程的長短,而是補能效率的高低,是否能和燃油車一樣隨時可以開進加油站加油。

            這也就是為什么續航里程只有150km的宏光MINIEV,依然能夠成為現今國內最暢銷的電動車。最大的原因在于這款車的主力消費市場是在四五線城鎮,這些地方很難找到一個加油站,但是可以隨時隨地在家充電,比去加油站方便。



            所以歸根結底,只有解決了補能焦慮的問題,電動車的發展才能真正邁向一個全新的時代。但隨之而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為什么電動車消費者沒法隨心所欲的補能呢?


            真正的焦慮是補能效率


            “電動車和充換電站之間的關系,目前處在一種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膠著狀態。做電動車的企業希望先發展充換電站,做充換電站的企業希望電動車能先發展起來。”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進入發展加速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六年保持全球第一,截至今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678萬輛,但是車樁比為3.05:1。這個比例還是全國范圍內的平均比例,影響補能效率的還有充電樁的分布不均等情況。


            目前,消費者通過充電補能的渠道主要有私人安裝充電樁、公共充電樁、汽車品牌充換電服務。一個現實情況是,公共充電樁就是拖后腿的一個環節。也就是說除了少部分人可以在在家安裝充電樁,一旦出門需要尋找社會公共充電樁補能,過程將會非常艱辛。



            雖然目前隨處可見的停車場里有公共充電樁,但是真正能正常使用的卻少之又少。原因在于公共充電樁有以下幾個難點:國網充電樁只保證基礎建設,充換電企業充電樁規模小。


            曾有人吐槽:電動車發展最大的阻礙是國家電網。看似一句調侃,但也能指出國網充電樁的問題所在。國網充電樁解決的是有無的問題,但是通過網上各地的消費者的反饋來看,國網充電樁存在大量無法使用的充電樁設備。


            主要原因在于像國家電網這種以推廣基礎建設為目的的企業,無法調配有限的人力去維護全國范圍內的充電樁。所以久而久之,缺乏維護的充電樁要么年久失修、要么跟不上電動技術升級的腳步,最終成為一些“僵尸樁”。


            那是不是說明主動權就來到了那些自營充電樁的汽車廠商和企業呢?事實也并非如此。以特來電、星星充電這樣的專業化運營企業為例,這些企業面臨的是盈利難的問題。除了充電樁利用率不足以外,還有回收成本的周期過長。



            東北證券曾做過一個測算,以擁有10個樁,單樁功率為30kW的公用充電樁為例,考慮服務費為0.5元/kWh的情形下,在補貼下公用充電站盈虧平衡的利用率需要達到6%,而目前公用樁使用率一般在4%左右,無法實現盈利。


            也有從業人員表示,充電樁建設成本單槍10萬元左右,算上充電服務費、充電差價費用等收入,算下來至少需要三年半以上的時間才能實現設備回本;但這并未算上土地租金、運維成本、人工成本等費用。


            無論是對于車企還是運營商來說,其中,土地租金是所有布局充電樁企業最大的一筆支出。因此,可以總結為前期投入大、維護成本高、成本回收周期長等因素導致充電樁企業在發展路上面臨高昂的成本。


            由此可見,充電設施已成為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短板。充電樁數量少、充電慢、找樁難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電動汽車體驗,并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像是來了個“救星”


            由于充電樁的建設受到場地、區域電網容量的限制,在特定區域內能夠運營的充電樁數量有限,存在物理位置壟斷。同時,搶占充電樁行業布局先機需要巨大、持久的資金投入,進入壁壘較高。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這么一家企業,在全國范圍內擁有大量的站點,且使用土地面積夠大。無疑,加油站,是承接充電設施最好的載體。因為加油站的存在,燃油車沒有補能焦慮,如果在隨處可見的加油站里充電,是不是也可以完美的解決電動車補能的焦慮?


            假設加油站愿意擁抱新能源,利用自身已經成規模的土地和用電優勢,將形成加油站與充電樁合二為一的新格局。以中國石化為例,這是國內最大的油品銷售企業,在全國擁有3萬多座加油站,加油站總數位居世界第二。


            截至2020年年底,中石化有30713座加油站,中石油有22619座加油站,中石化及中石油兩大主營加油站占據了中國境內加油站總數量的45%左右,可見“兩桶油”具有推進開展充換電業務的天然優勢。



            事實上,中石化、中石油等油企也確實是在向碳中和布局新業務,其中就包括了為電動車充換電。據中國石化官方消息,中國石化加快布局快充、超充等業務,分別與特來電、星星充電、國網、南方電網、小鵬汽車等企業合作。


            截至10月底,中石化已在全國建成充電站827座、換電站31座。預計到2025年,中石化將建設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5000座充換電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目前,中國石化與蔚來在廣東合作建設的首批充換電站正式投入運營。


            新能源汽車目前主要補能的模式有:快充模式、慢充模式和換電模式三種。一般來講,慢充模式需要6-8 小時才能完成補能,快充模式需要10-20分鐘,而換電模式補能時間在5分鐘以內。


            對于補能來說,換電或許比充電更快。蔚來的第二代充換電站均能20秒極速換電,奧動新能源換電站,車輛從駛入到駛出全程只需90秒,換電僅用20秒,真正做到了換電像加油一樣方便。



            目前新能源電車的充電模式以居民自有充電樁的分散式補電為主。隨著電動車保有量不斷攀升與車位稀缺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時本著充分利用電能的原則,充電模式將逐步向快充和換電模式為主的集中式補電轉變。


            由于商業模式的不成熟,真正布局集中式補電的企業十分有限,快充和換電模式之間也存在爭議。而加油站的出現,與快充和換電的配合,像是一個“王炸”組合。另外來看,換電電池的標準化,或許由于加油站的介入而帶來重大的轉折。


            不過加油站也將面臨新一輪的難題,據國網供電公司相關人員介紹,充電樁和加油機之間需要間隔25米的安全距離。據悉,中國石油的北京金龍綜合能源服務站占地面積就達到了1.5萬平方米。

            所以,要想解決加電和加油一樣方便的問題,還得看加油站愿不愿意擴大規模。

            在線報名

            <bdo id="fjrtd"><dfn id="fjrtd"><thead id="fjrtd"></thead></dfn></bdo>
                <tbody id="fjrtd"><span id="fjrtd"><td id="fjrtd"></td></span></tbody>

                  <track id="fjrtd"><source id="fjrtd"></source></track>

                  <nobr id="fjrtd"></nobr>

                    <track id="fjrtd"><span id="fjrtd"></span></track>
                    伦子系列午睡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