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ID.4碰撞后秒起火,三元鋰電池到底安全嗎?
發布日期:2023-06-12 瀏覽次數:176
近日,杭州市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支隊發布警情通報稱:2023年6月5日5時43分許,一輛浙A牌照的小型普通客車沿S2滬杭高速駛出杭州收費站時,碰撞收費站設施后起火,造成車上4人死亡。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對事故進一步調查中。
網上視頻和圖片顯示,涉事車輛為大眾旗下ID.系列電動車,該車輛在經過收費站時并沒有明顯減速,直接撞上收費站設施后起火。由于事故現場撞擊較為嚴重,起火速度極快,司機乘客均未及時從車內逃出,最終不幸遇難。
01 電動車黃金5分鐘逃生時間失效?
本次事故需要關注的重點之一是:車輛碰撞后迅速起火,未給車內人員逃生、外部人員施救的時間。
我國《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中強制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后,電池系統要在5分鐘內不起火不爆炸,以留出逃生和救援時間,杭州這起大眾ID.4撞擊后起火的事件視頻中,如果沒有加速,全過程只有12秒,從這次碰撞起火事件來看,上汽大眾ID.4X是否達到相關要求?
目前,此次自燃事故的原因警方仍在調查中。為何沒有能夠給駕乘人員留下5分鐘逃生時間,看來還需要相關權威部門調查后,才有可能獲得真相。
公開信息顯示,大眾ID.4X搭載的是NCM811型三元鋰電池,電芯由寧德時代提供。這是常被新能源車選擇的一款電池,上汽大眾官網也顯示,ID.4X產品采取“硬核電池包安全設計”,擁有“防磕碰全平式底盤”,所搭載電池擁有“338項品牌標準電池安全認證”。
圖片來源:官網宣傳資料
但電池百人會理事長于清教曾直言:“一些車企在推出的主流車型上雖然都配備了NCM811型三元鋰電池,但電池中高活性的鎳元素比重大,熱穩定性差,容易帶來安全問題,目前這款電池技術整體上還不夠成熟,其發展仍需跨過安全關。”
02 三元鋰電池到底安全嗎?
大眾ID.4比較多使用:寧德時代的811三元鋰電池。其最大的優點是容量大,能量密度高,缺點是安全性差,穩定性低,成本高。NCM811是正極材料為鎳鈷錳,含量比例為8:1:1的高鎳三元鋰電池,這種電池為了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增加了正極材料中鎳材料的占比,縮減了鈷和錳的占比,因此穩定性與安全性相對較差。
此前友商比亞迪,在2020年時表示要:“改變行業對三元電池的依賴,將動力電池的技術路線回歸正道”。
理由自然是“安全”,安全才是電動車最重要的豪華。
比亞迪當時還展示了一段對比,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電芯針刺測試的視頻:
三元電池在針刺之后,劇烈燃燒。表面溫度超過500℃,電池表面的雞蛋被炸飛。
而其鐵鋰刀片電池則無明火、無煙、表面溫度30-60℃,雞蛋無變化。
其實,放在整個鋰電池體系中,三元鋰與磷酸鐵鋰都是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淘汰賽后,最后優勝者。兩種都是比較安全的電池。
新能源汽車碰撞后起火歸根結底還是其動力來源——電池組的問題。現在的鋰電池含有大量用來交換離子的電解液,而三元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尤為活潑,其能量密度要遠高于相對來說不活潑的磷酸鐵鋰。汽車電池組由一節一節單獨的小電芯組裝而成的,在發生碰撞之后,每節電芯之間相互擠壓碰撞,因為活潑而極其易燃的電解液就非常容易發生燃燒,且幾乎無法撲滅,必須等被點燃的電解液全部燃燒殆盡才會停止。并且當下新能源汽車迅速發展,為了提升車輛續航不得不得不提升電池密度,但是其穩定性也隨之下降。相較而言,磷酸鐵鋰電池在安全性方面,會略好一些。
03 結語
和燃油車相比,電動汽車目前還無法克服快速燃爆的問題,即便是沒有碰撞的情況下,電動汽車從冒煙到起火只需要短短不到10秒的時間,如果此時車內人員慌亂之中打不開車門或是解不開安全帶,后果不堪設想。我們從來不抵觸新技術、新能源,如果新能源汽車足夠安全、足夠優秀,消費者自然會淘汰燃油車。你對這起事故怎么看?
- 上一篇:詳解 | 電化學儲能系統防火防爆設計
- 下一篇:智能汽車網絡安全防護技術及研發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