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車陷入輿論旋渦!
發布日期:2020-09-17 瀏覽次數:1398
理想汽車的高銷量出乎所有人意料,一時間行業內的爭論似乎又回到了十年前,關于新能源技術路線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過,從使用場景來說增程式電動車確實在現階段更加適合于消費者,但從技術角度來說,無疑是純電動或者是更加先進的氫能源更有優勢。
理想汽車的增程理念還需要被更多的理解。
目前的理想汽車就如同一年前的蔚來,隔上幾日就被推到風口浪尖。
而在9月份的時間點上,理想汽車發生了兩件有爭議的事情,理想ONE再一次斷軸了,創始人李想“言辭犀利”的關于“為什么不能是增程式”的演講引來了很多行業內人士隔空對話。而今天媒體報道大眾汽車中國CEO馮思翰公開表示站在環保的角度,增程式電動車是最糟糕的解決方案。
沒錯,是最糟糕的解決方案,似乎是有意回懟李想。
斷軸、不環保、當眾爆粗口,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車近幾日來一直陷在輿論場上。
是禍也不是禍,用郭京飛的話說“這是紅了呀!”
理想的車主都喜歡馬路牙子
9月7日晚,有汽車博主爆料,理想ONE再次發生“斷軸”事件。
博主稱:
“理想ONE又斷軸了。車主自述:車子正常行走,沒任何碰撞,然后就………這是第幾起了?理粉又該找什么理由呢?”
曝光的視頻顯示,一輛理想ONE在雨天打著雙閃,停放在花壇旁邊,左前輪已經脫落,翼子板損壞,疑似發生撞擊。
距離相關微博發布后的一小時內,理想汽車就通過官方微博進行事故澄清和說明。經過事故現場勘查和行車記錄儀回放,用戶是在下雨的時候沒注意前方路況,以51km/h的時速撞到道路中間的水泥花壇。理想汽車的售后團隊已經與用戶在現場確認了事故原因,并且車主也已經報了保險進行維修,并在用戶群里做了澄清說明,感謝各位的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加上這一起事故來看,已是理想ONE自新車交付以來遭遇的第4起輪轂脫落事件。
這4次事故根據理想汽車的回應均定性為由于碰撞固定建筑物導致,但以理想汽車總計交付14656輛的數據做基數,這個比例不算低。
對于網間的評論和質疑,理想汽車曾在8月16日引用汽車之家的數據,和官方懸掛用料數據來佐證理想的懸架系統非常安全和可靠。
但結合之前包括大眾速騰、福特翼虎、福特蒙迪歐、別克昂科威的斷軸事件來看,僅僅有速騰屬于材料上的簡配導致,其他皆為設計不合理。
因此讓消費者更加擔心的不是用料,而是設計的問題。
這些事件需要理想汽車認真對待,從態度和反應而言,理想汽車的操作事實上是專業的也是及時的,在面對外界質疑時也坦然的。
這一點宜理性看待,而無需對理想汽車有過多苛責。
真正的輿論場發酵的是李想在公開場合爆粗口一事。
8月29日在成都舉辦的理想汽車用戶日上,理想創始人李想在演講時連續罵了三個“TMD“來回應外界對增程式汽車的質疑。
從交付一萬輛理想ONE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理想汽車的發展狀況也算是順利。在面對特斯拉等競爭對手的打壓,以及消費者對增程式插電混動技術的質疑下,理想汽車CEO李想多次發話,這次他更是以“情緒發泄”的形式來作出回應。
李想面對記者采訪說:“我先說難聽的話,一幫搞X技術的,天天沖我們嘰嘰歪歪,什么增程電動是個落后的技術,請問,他們搞出來屁技術了?對,讓一群毫無用戶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戶的這幫人,天天的研究技術路線,什么技術路線啊?胡說八道!”
這之后,李想在朋友圈再次就這一事件評論,他提到:“別收點小黑錢就沒完沒了的在知乎在微博上黑理想ONE和增程電動技術。”
站在旁觀者立場,李想有這樣的底氣,一方面有銷量支撐,一方面也是李想或許已經厭惡一遍遍重復回答外界這樣的質疑。
爆粗口肯定有情緒因素,情有可原,但無論場合還是方式都存在不當之處。
作為一家上公司的創始人兼CEO,李想在造車技術路線選擇上顯然經過了深入的思考和摸索,從放棄小型SEV到今天堅定孤獨地擁抱增程路線,李想和他的創業團隊肯定比這些通過寫文章來分析增程路線的寫作者體會更為深刻。
在汽車產業技術路線上,事實上政府已經在政策層面上判了內燃機的死刑,在為產業劃上純電動技術路線圖的時候,增程路線也是這一路線圖的一部分。
這沒有歧議,但在這一前提下探討增程模式和純電模式優劣卻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即擁抱純電動汽車路線是不是即一棒子將內燃機打死?
用油就一定是落后的?
事實上持這一觀點的人上至政府高層下至純電動汽車制造者,可謂贊成者甚眾。
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輿論背景,所以國內不少人提出全面禁燃的建議,甚至借助國外討的所謂禁燃時間表來對標國內劃定禁燃時間表,而像海南這樣的省市已經在政府層面設定了禁燃時間表,剝奪了當地消費者購買燃油車的權利。
我們說李想爆粗口不當是因為理論、技術探討無禁區。而指責批評者拿黑錢也過于誅心之論。
但是我們同樣認為純電路線就是徹底禁止內燃機、禁油同樣是絕對化,不理性的。
換言之,我們需要抵制一部分電動汽車企業和團體乃至個人成為推動禁燃令這樣意圖通過政策手段剝奪消費者在當前階段購買燃油車的天然權利。
我們甚至認為,即便電池技術、充電技術有了突破性進步,在特定區域、特定時間,純電汽車仍有短板。
內燃機全面退出人類出行將是一個漫長的階段。
李想的粗口引發了行業的討論,從這個意義而言并非壞事。
針對李想的言論,不少車企負責人在不同場合進行了隔空喊話。
9月7日,大眾汽車中國CEO馮思翰公開表示了他對增程式電動車的看法,他認為站在環保的角度,增程式電動車是最糟糕的解決方案。目前多數汽車企業已經放棄增程式電動路線,也有像理想汽車這樣的企業堅持研發與生產增程式電動車。
它的這一觀點今天被廣泛引用做為批評李想和理想汽車的論據。
相比而言,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付強的看法角度更客觀一些。
付強在近日的“老付有話說”的視頻中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油電增程是“理想”的,但不是最理想的。"
以有點噌熱點的方式發表對增程技術路線的看法。
付強在視頻中表示,消費者的需求和技術路線是兩個事,以當下消費者所能接受的技術路線而言,燃油車比任何一個新能源車都要有競爭力。從汽車市場的銷售數字就能看出,95%(的消費者)還是選擇燃油車。
“從未來科技或技術路線引領需求來看,我們肯定要跑在消費者的前面。這個前面就是純電或油電增程,電耗優化后得到大大降低,用更小的電池包就能達到更長的續航里程,這才是未來的方向。未來,應該用‘電’一種方式,就可以終極地消除消費者的里程焦慮癥,而不是用妥協的技術路線來消除消費者的里程焦慮癥。油電增程是‘理想’的,但不是最理想的。”他說。
付強所言消費者的需求和技術路線是兩個事是這一路線探討的核心。
今天在純電動汽車市場,無論是站在風口上的特斯拉還是眾多造車新勢力和老勢力推出的電動汽車依然無法避免三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1、電池起火迅速導致的逃生時間短和滅火難題;
2、續航受溫度影響導致的里程長短變化不穩定問題;
3、充電設施不足影響電動車非城市出行的不便問題。
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而這時間顯然不是一兩年的問題,而是一個可見的一個五至十年的階段。
而這正是增程式電動汽車的市場所在。
純電是未來的趨勢并無人否認,但智駕君曾經在其首款車型亮相時采訪過李想,這位耿直的少年并沒有否認純電的趨勢,他彼時也坦言未來如果純電技術成熟,理想汽車也會推出純電車型。
- 上一篇:誰殺死了眾泰和鐵牛?!
- 下一篇:多年汽車電子工程師成長教訓史